當前位置:文檔之家? 高一語文上學期基礎知識競賽試題

高一語文上學期基礎知識競賽試題

高一語文上學期基礎知識競賽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

36

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

,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3

題。

史料是需要辯證的

,

同一史實

,

各書記載互異;同一原文

,

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

書不記出處

,

或商榷前史而全違故實

,

以致事實訛謬

,

文字錯舛

,

真偽混淆。

若不加以辯證而隨

便引用

,

不但異說紛紜

,

無所適從;

必至以訛傳訛。

幫助我們解決這一難題的就是考據學。

種學問

,

漢代的經注已開其端。

自晉以后

,

辯證史籍的書多了起來

,

裴骃注

《史記》

,

對于原書

的文句音義多所解釋。裴松之注《三國志》

,

對于原書的史實多所增補;吳縝《新唐書糾謬》

對于原書上史料的訛謬多所糾正

,

這些都是考據學的先導。

②到了清代

,

考據學大大地發展了。

在清代

,

學者因受政治的壓迫

,

不能涉及與現實有關

的學問

,

于是埋頭于故紙堆中

,

從事與現實無關的考據學。因而中國的古典文獻

,

無論經書、

子史或史書

,

大部分都經過了一番考證。

對于各種史籍中的史實

,

凡有可疑的

,

無不探源索隱

,

鉤沉輯佚

,

考異正訛

,

使其本源大白

,

訛誤自明

,

異說并陳

,

是非自見。清代辯證史料的著述甚

,

其中有通辯諸史的

,

有專辯一史的。

通辯諸史的書

,

最有名的

,

是錢大昕的

《二十一史考異》

,

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錢書是對原書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訓釋

,

王書是對原書上的典

章制度的考證以及對史實的???/p>

,

兩書各致力于一個方面

,

若融合而貫通之

,

則對史料之辯證

,

甚為有益。

專辯一史的書

,

以辯

“四史”

者最多。

竄亂

《史記》

的十余家

,

糾正紕繆;

考證

《漢

書》的多側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證《后漢書》的多側重于史實的糾謬;考證《三國志》的皆

系補佚考異。自《晉書》以下的諸史

,

辯證的書雖不及“四史”之多

,

但諸史皆有考證之書。

③以史料的范圍而論

,

清代學者所考證的史料只是中國史料中的一半

,

即文獻上的史

料;至于考古學上的史料則做得非常不夠。這是因為當時許多考古學的史料

,

如新、舊石器

文化遺物、甲骨文及漢晉簡牘等尚未被發現

,

同時也是因為他們還不認識地下出土的史料的

價值

,

當時并不是完全沒有考古學的資料

,

如殷周之彝鼎、兩漢之石刻畫像

,

早已呈現在當世

學者之前

,

但均未被引用為考證古史的資料。

即以文獻考證文獻而論

,

清代學者也沒有考證完

,

例如從對諸史之史書志考證看來

,

側重于地理和藝文

,

天文、

律歷、

書表考證不太多;

有關社

會經濟之《食貨志》

,

風俗習慣之《輿服志》則絕無考證。

④清代學者考證使用的方法

,

是以文獻考證文獻

,

即以甲書上的史料辯證乙書上的史料

,

以真書上的史料訂正偽書上的史料

,

以各書上一般的通論指斥某一書上獨特的異說。這種方

,

用于有史以后的史料考證是可以的

,

若用于史前史的資料考證

,

那就無異于以偽辯偽

,

疑證疑。

⑤晚清以來

,

對于考古學上的史料之考證

,

已經有了相當的成就

,

但也不是到了我們就

沒有事情可做。

例如若干青銅器物的時代

,

尚待考證;

若干甲骨文字的字義

,

尚待訓釋;

若干

漢代的石刻畫像

,

尚待說明。特別是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

,

如古人類、古生物的化石

,

骨角器物、彩陶等

,

都需要我們做詳細而精密的科學研究

,

才能變成史料。

                                (

摘編自翦伯贊《略論搜集史料的方法》

)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確的一項是

(3

)( 

) 

A

.漢代經注開啟了考據學先河

,

自晉以后

,

辯證史籍的書多了起來

,

裴骃注《史記》

,

松之注《三國志》

,

吳縝糾正《新唐書》

,

這些都是考據學的先導。

B

.錢大昕的《二十一史考異》校正原書上的文字

,

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考證、???/p>

典章制度及史實

,

兩書辯證諸史

,

融合貫通

,

系統全面。

C

殷周的彝鼎、

兩漢的石刻畫像等考古資料在清代雖已被發現

,

當時學者也認識到文物

的價值

,

但最終沒有用來考證古史。

D

清代學者通過???、

辯偽、

輯佚、

注疏等手段

,

對古典文獻和考古資料做了正本清源

的工作

,

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可信的史料。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

,

不正確的一項是

(3

)( 

) 

A

.文章論述考據學的起源時

,

有背景闡釋

,

還有裴骃注《史記》、裴松之注《三國志》、

吳縝寫《新唐書糾謬》事例的印證。

B

文章第②、

③段重點論述考據學在清代的發展情況

,

指出了清代學者所考證史料范圍

之廣。

C

文章辯證地論述清代學者以文獻考證文獻的考證方法的利與弊

,

其有利于有史以后的

史料考證

,

而弊在無法進行史前史的資料考證。

D

.對于考據學的論述

,

文章先交代背景

,

接著逐層分析

,

最后指出了當代人的考據使命。

3

.根據原文內容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

)( 

) 

A

.如果不是清代政治上的壓迫限制

,

清代學者就不會埋頭于故紙堆中

,

致力于與現實無

關的考據學

,

學術研究就會處于停滯狀態。

B

.不知道利用考古學上的資料

,

也缺乏較多的考古發現

,

因此

,

從史料的范圍來看

,

清代

學者考證史料僅局限于大部分的文獻資料。

相關文檔
  • 語文基礎知識競賽試題

  •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

  • 高一語文知識競賽試題

  •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訓練

  •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競賽

  • 高一語文基礎知識總結

相關文檔推薦:
野花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观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