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檔之家? 關于第一次國共合作

關于第一次國共合作

關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研究

20世紀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在中國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對激化,中國人民為了尋求民族解放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它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進了國共兩黨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本文從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國內外形勢、合作的醞釀、合作的正式建立來簡單概括這一歷史事件,并對其合作形成的原因、合作破裂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20年代初期的國內外形勢及國共合作的醞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二年內,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戰后的分贓、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和干涉俄國的革命。從1922年開始,各帝國主義國家將其注意力轉向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重新加緊對中國的侵略。華盛頓會議之后,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工業投資和增設國際壟斷組織機構等形式,加緊了對中國經濟的侵略。并且唆使各自支持的中國軍閥進行混戰,以擴大其在華勢力范圍。因此軍閥混戰不止,僅四川一省,1911年至1933年軍閥混戰共400次以上。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軍閥混戰,給中國社會帶來無窮的災難。以上事實表明,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矛盾激化,各階層人民必須聯合起來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

1918年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后,孫中山繼續進行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19年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為中國國民黨,1920年發起第二次護法運動,積極籌劃北伐。1922年陳炯明勾結英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發動武裝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屢遭失敗,卻沒有動搖革命決心;但對如何革命卻處在一籌莫展之中。在共產國際、蘇俄政府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之下,孫中山開始了他一生偉大的轉變。

1920年,孫中山會晤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和蘇俄專使馬林,他們向孫中山建議要加強與蘇俄的聯系,并同共產黨結成民主聯合戰線。1922年6月,共產黨發表“對時局的主張”,對孫中山和國民黨堅持民主革命的立場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其幻想帝國主義的幫助和依靠封建軍閥勢力也給予恰當的批評。共產黨還派李大釗、林伯渠到上海和孫中山商談國共合作問題。8月,共產國際代表和蘇俄全權大使越飛來華,向孫中山提出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孫

相關文檔
  •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間

  • 第一次國共合作采取了

  •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原因

  • 國共合作的原因

  • 第一次國共合作講解

相關文檔推薦:
野花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观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