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檔之家? 于連和拉斯蒂涅比較

于連和拉斯蒂涅比較

《紅與黑》于連和《高老頭》拉斯蒂涅的人物結局分析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一班

齊鈺

38

摘要:

1830

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

,從此,法國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

1832

年,英

國實行議會革命,英國資產階級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這兩大政治事件是西歐資本主義制

度確立的標志。標榜著批判和揭露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興起,逐漸成為

19

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

司湯達和巴爾扎克都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其中,司湯達的《紅與黑》實踐著現實主義創作原

則,標志著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書中塑造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小資產階級奮斗者于

連形象;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則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成就,書中男主角拉斯蒂

涅是沒落貴族,在巴黎染缸的學習中逐漸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于連和拉斯蒂涅有著相似的政治

理想和類似的經歷,同樣作為個人奮斗者形象,由于在奮斗過程中人生目標、思想性格、使用手

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命運和結局。他們的過程是相似的,是在典型環境中突現出來的的典型形

象,他們恰恰也是當時社會上的兩種極端性格,二者身上也寄托著作者自身不同的情感。

關鍵詞:于連;拉斯蒂涅;作者寄托;性格;命運

正文:

1830

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

,從此,法國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

1832

年,英國實行

議會革命,英國資產階級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這兩大政治事件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的標志。工業革命在歐洲各地迅速發展,物欲橫流的上流社會與民不聊生的地下階層并存,貧富

懸殊問題在激蕩中日益凸顯,浪漫主義的虛無曙光再也無法照亮人們的心靈,于是標榜著批判和

揭露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興起,逐漸成為

19

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他們以人道主義為武器,深

刻的揭露與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提倡社會改良。

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的發源地,司湯達和巴爾扎克都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其中,司湯達

的《紅與黑》實踐著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標志著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書中塑造了法國波旁

王朝復辟時期的小資產階級奮斗者于連形象;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則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

文學的最高成就,書中男主角拉斯蒂涅是沒落貴族,在巴黎染缸的學習中逐漸實現自己的政治野

心。他們地位卑微,卻不屈從命運的安排;他們一方面迷戀新的優越的環境,渴求得到社會的認

可,另一方面卻又受到現實社會的排擠和壓制;他們的性格是復雜多元的,既有對社會抗爭的進

取精神,又有世俗的自私自利的功利思想;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卻又最終不得不服從社會

的判決。他們因不滿足自己卑微的地位和令人沮喪的境遇,而開始尋找他們的人生出路,他們采

用各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理想。于連和拉斯蒂涅有著相似的政治理想和類似的經歷,同樣作為個

人奮斗者形象,由于在奮斗過程中人生目標、思想性格、使用手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命運和結

局。他們的過程是相似的,是在典型環境中突現出來的的典型形象,他們恰恰也是當時社會上的

兩種極端性格。而且寄托著作者自身不同的情感。

一、司湯達和巴爾扎克

文學是作家的情感表現,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總要以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作為背景,描寫時不自

覺的傳達對這些人事物的看法,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移情于文學作品,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個人

主觀的情感好惡。司湯達和巴爾扎克也不例外,個人生存環境、心路歷程和成長經歷的不同對于

他們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各自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表現都有不同的特點。

司湯達出生于法國東南部的小鎮,父親是律師,母親在他八歲時便去世了,母愛的缺失讓他

的童年蒙上一層陰影。受母親的影響,他有強烈的意大利美女情結。他曾在書中這樣描繪自己的

童年:

“我變得陰沉,憎恨所有的人……我憎恨神父,我憎恨我的父親,他是神父力量的源泉,我

更加憎恨宗教,正式以宗教的名義對我實行專政。

”在書中,他的所有感受都有著突出的表現,

逼迫德瑞納夫人寫舉報信的神父,

眼中只有金錢實行暴力的于連父親,

于連對宗教的不信任等等。

相關文檔
  • 于連與拉斯蒂涅

  • 于連悲劇

  • 于連人物形象分析

相關文檔推薦:
野花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观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