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檔之家? 中國古代人性論

中國古代人性論

中國古代的人性論

人性論是關于人的共同本質的理論。通常指撇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去解釋人的共同

本質的觀點或學說。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我們便有了一個會的發達的大腦,于是就喜歡

對感知的事物刨根究底,從而做出一個結論性的解釋。一些先哲把研究的視角對準了自己

和同類,于是提出了“我是什么?人是什么?”的問題,先哲們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

了自己的見解,于是紛紛著書立說,用自己的觀點解釋人和社會,于是就形成了許許多多

的古典人性觀,這些人性觀的一些觀點至今還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

人性的存在是以道德的存在為前提的,善惡這兩個范疇是與人的倫理道德聯系在一起

的,是道德判斷、道德評價的結論,善即符合某種道德,惡即違背某種道德。如果沒有道

德主體的人善惡的分別也沒有了意義,離開了道德善惡也就無從界定,所以人性善惡的問

題也就是人性與道德的關系問題。在思想家們的眼里,人性是與生俱來的先天固有的某種

規定性,他在邏輯上先于善惡,善惡是其屬性,這樣,人性的善惡就成為道德主張的邏輯

前提。

人性論問題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沒有確定的人性論主張,

道德的確立就缺少了根基。

人性論是關于人的一般本質的思想觀點,先秦是人性論的繁盛時期,探討人性的理論

很多。當時關于人性的學說可謂是各有特色,對人性的剖析可謂是入木三分他們圍繞人性

的善惡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局面時常出現,但他們異

中有同,形成了中國人性理論的總體特征。其中雖然有很多思想與我們現在的思想不相協

調,也不乏值得我們借鑒的有益思想。在中,關于人性論的思想有性善論、性惡論、性有

善有惡論、性無善惡論等學說

。

孟子人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他是我國最先主張性善論的思想家,

孟子認為討論人性要推求其所以然,這個所以然是什么呢?他并未明言,他舉例說,

禹治水的成功在于利用了水向低處流的規律,因勢利導,

于是水就安然無事了。

天雖然高,

星辰雖然遠,但一千年后冬至的日期還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同樣人性也是有其規律,這就

是一心向善,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在孟子看來,人性向善就是人性本善,孟子論性善,

一出言便立意甚高。孟子所說的善即人心中本來所固有的先驗的道德屬性的萌芽,即四個

“善端”

“惻隱之心,人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

在孟子看來,

這些

“善端”

是人天生就有的,

因而亦在人性之列。

孟子引用

《詩

經》天生育的眾民,每一事物都有其規律,百姓把握了這些規律,就喜好優良的道德,在

孟子看來,這個規律對于人本說就是向善,孟子以心善言性善,在他那里性在心中、心性

為一。他認為人心中有仁義禮智四種道德屬性的萌芽,即善的動機,它們能夠發展成仁義

禮智等道德屬性,在孟子看來,因為人性中固有善的動機,所以人性是善的,顯然,他是

在動機論的意義上說明人性本善的。

中國古代最先主張“性惡論”的是戰國中期人

(荀況)

,

荀子認為,

“人之生也固小人”

,

認為人生來就是出于自身本能的需要會去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發展,

《荀子·性惡》

篇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

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

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

翻譯過來就是說,現在人的本性中,生來就貪圖名利,有惡的念頭,有耳目之欲、喜

好聲色;如果對于人的本性不去克制,隨其所欲,那么就會導致爭亂不止,忠信之士死于

小人的讒言,個人生活淫靡而禮義廉恥都會被丟掉。

完全隨心所欲沒有約束的結果就是這么一個混亂而不得治理的社會狀況,這就證明了

人性——是惡的。

相關文檔
  • 中國古代思維

  • 人性論在中國的發展

  • 中國古代神話

  •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大全

  • 中國古代史思維導圖

  • 中國古代人性論

相關文檔推薦:
野花影视在线观看免费观看7